字:
关灯 护眼
海棠书屋 > 历史小说 > 帝星光年 > 第三十二章 靖康之变中
  从延津到洛阳需要经过东京、郑州两个府的辖境,500多华里的路程,完颜兀术一行用了1天2夜,第二天将近午时,金军前锋进入洛阳府的辖境。
  这一路太顺利了,完颜兀术有点不相信自己的好运气。而事实上他的好运气才刚开始。这500多里跑下来,那是人困马乏,别说作战了,连站着不倒都困难,又是处在敌人的中心地带,连完颜兀术这样的极度好战兼极端冒险主义者都认为“现在是到了绝境”。
  但是老天似乎要惩罚一下汉人。
  由于迁都的消息已经传遍了洛阳城,勋贵之家已带头转移财产,所以在洛阳通往南京的陆路上满是拖家带口的车队,这些车队有穷有富,富裕的车队不仅有大队骡马,还有武师押运,那些疲惫的女真人是不会碰这样的车队的,他们专拣穷车队袭击。
  有了这些穷车队作为补给,兀术的兵马重新焕发了战斗力,他们开始袭击富裕的车队,数天后,完颜兀术带领着前部3000骑来到了洛阳城。
  为了造成大军围城的假象,完颜兀术在夜间点起星星点点的篝火,让士兵们赶着抢来的驴、马拖着树枝来回奔跑,又把抢来的羊绑在战鼓上,羊一挣扎就擂响战鼓,仿佛千军万马就要攻城。
  这几日张俊已经得到了附近有小股金军的报告,张俊胆小不敢自专,于是向童贯汇报,可是童贯正忙着搬家(象童贯这样极有权势的上层人物走的是水路)那有时间管这些事,直到完颜兀术恢复元气,带着大批给养来围城。这下张俊更不敢出战了。阿骨打见兀术得手,马上率军渡河。
  城中的朝廷已成惊弓之鸟,最怕的是靖康,都城已被金国大军围了,阿骨打的大军正在过河,朕的南迁之路在那里,靖康一天招张俊十七八次,一见到张俊就骂他个狗血喷头,然后是坐在地上哭,说自己怎么这么倒霉,要张俊背着他逃出洛阳。
  张俊光顾着伺候靖康这位爷,那里有时间过问防务,所以阿骨打大军非常轻松的渡过了黄河,狮旗军旗主粘罕过河后感叹道“南朝可谓无人,若有一二千军士守把渡口,我辈岂能轻易过河”。
  6月28日,围城的金军达到3万,火炮也运了过来,阿骨打骑着高头烈马指挥金军向城内开炮。
  那时的火炮威力有限,虽然城墙破损严重,但是整体结构并没有破坏。可是靖康帝却不干了,他的精神已接近癫狂。蔡京此时也没了主意,虽然有大臣提议启用李纲守城,但是童贯、杨戬等辈都怕遭到报复,所以极力反对,最后还是杨戬提议向金军投降。
  靖康对投降这条路不是没想过,可是他怕金主不给他荣华富贵,如今杨戬提了出来,靖康便命杨戬为使去金营议和。
  皇帝要投降的消息引爆了城中官商士民,本已因迁都和围城而乱遭遭的洛阳更乱了,有爬墙跑的,有挖坑藏家私的,有磨了刀准备最后一搏的,而当皇帝最后决定投降的时候,那些坚决主张抵抗的力量再也忍不住了。
  城中的抵抗力量主要包括这些势力。
  第一种势力是岳麓出身的官员和学者,在共同的教育背景下,他们形成了相似的思想与主张,与旁的读书人不同,他们都背着剑,坚决与异族做斗争,他们的领袖是被罢了官的李纲。
  第二种势力是爱国将领和士兵,他们都希望能与金军堂堂正正的打一场仗,但是他们品级太低,需要一位统帅,虽然他们与李纲为首的岳麓党人有联系,可是岳麓党人不代表王权,跟着岳麓党人启事无异于造反。
  第三种势力是城中的爱国民众,他们的诉求与爱国将领基本一致,可是他们没有军方那些顾虑,即使没人挑头他们也准备与金军大干一场,可是这些没有组织的民众是无法成气候的。
  第四种势力是皇族中的抵抗份子。隋朝皇子本来施行封邑制,宝德皇帝疑心重,防大臣、防宗室,连自己的儿子也防着,于是封地制改成了封号制——只有封号没有封邑,因此宝德、靖康的子孙都住在洛阳。因为早早定了太子,大家绝了当皇帝的念想,又害怕被皇上、太子盯上,这些皇子皇孙大多寄情于声色,如今国难当头,包括太子在内的诸皇子皇孙虽然忧虑却谁也没有办法。
  虽然皇族里消极的多,但是也有想拼命一搏的,其中最坚决的是靖康帝第七子寿王杨明辰。此人之所以如此另类是有原因的。
  994年,当时的秦王杨泰发动政变囚禁世宗杨周,后来杨泰尊退位的世宗杨周为上皇,可是又怕杨周死灰复燃,于是以上皇杨周要读书静养为由在嵩山建立书院,迁杨周到嵩山读书,后来这个书院便发展成为嵩阳书院。
  由于受到了皇家的慷慨资助,嵩阳书院一向与岳麓书院齐名。皇族教育虽然由内史府承担,而杨明辰是少数几个自愿到嵩阳读书的皇族。
  在嵩阳期间,有不少书生巴结杨明辰以求上进,后来这些人有的做了官便以寿王宾客自居,这些清谈之客在太平时节倒也没什么用,可如今就不同了。
  中州少府宗泽便是寿王宾客之一,刚围城的时候他力劝杨明辰站出来领导洛阳防务。杨明辰不是没有心动,只是靖康疑心颇重,你一个亲王要兵权,干什么呀。
  但是现在不同了,靖康要投降,抵抗力量已经形成,他们需要一个皇族做领袖,杨明辰的心砰砰乱跳,谁不想当皇帝,特别是在失去皇位继承权后又重新看到了成为皇帝的希望。天家无父子,自古就是这样,杨明辰的决断也很快,虽然他故作做矜持状,但是老同学宗泽已经看出了他想挑这个头,果不其然,杨明辰最终答应了宗泽。
  寿王一点头,抵抗势力很快团结起来。李纲、宗泽一行官员,韩世忠一行武将纷纷以寿王党自居,虽然他们官职卑小,可都是实力派。按照寿王党的计议,迫使皇帝抵抗已不可能(杨戬已与阿骨打约定7月2日投降),如今之计需逃出洛阳号召勤王兵马,现在的形式是谁先打出勤王旗号,谁就能得到万民用户,因为谁也不想当亡国奴,而更大的**在于改朝换代带来的巨大机会,李纲甚至已经为寿王起草了勤王檄文,只要一离开洛阳,檄文马上分发天下。
  突围的方向定在汝州,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汝州方向先发现了金军,宗泽认为正因为这里先发现金军,反而应是金军最薄弱的地方,金军最厚处应该是西京长安方向。因为此去东南一马平川,只有西北利于防守,金军远道而来最怕的就是隋军与他们打持久战,所以必定先堵死了这些道路。
  但是东南方平坦,若金军追来又当如何。
  宗泽的布置是这样的,由自己带领韩世忠领着大队军马向长安突围,而由李纲带领民军及寿王府家丁护着寿王向汝州突围。
  宗泽的理由是,利用金军的思维定式打他一个措手不及,一旦开战,金军必定把注意力集中到西边围堵宗泽这一路主力,这样寿王就能安全的赶赴汝州了。
  寿王虽然信任宗泽,可是这一决定却关系自己身家性命,他不禁看了一眼宗泽,希望从他那里得到肯定的答案,此时宗泽也在看着他,四目相对,仿佛一瞬间交谈了许多,寿王一向绝决,他果断的发出了命令。
  ;